百年“又一新”,豫菜中的黄埔军校,烹饪大师的摇篮
来源:
|
作者:pmobf4199
|
发布时间: 2017-09-13
|
5806 次浏览
|
分享到:
来到开封地标之一的新天地商业区,直见最醒目的一座建筑,高大的门头占据了三层楼的墙面,店门高挂“又一新”招牌,宝蓝和大红相间的明清风格门头挑檐翻角,配以簇新的斑斓绚烂,很是气派豪华。这,就是已有106年之久的中原正宗豫菜——又一新大酒楼。
李春芳想到,侯瑞轩大师在吊汤提鲜时,就使用鸡肉茸等材料做原汤,尤其是炒菜、做汤,能充分体现浓郁鲜香的饱满底味。梅兰芳大师就是大师啊,不仅有绝顶的艺术天赋,也有高超的美食悟性。“后来有人因为这件事编了两句话:梅兰芳、李春芳同台献艺,艺术家、烹调师芳名流传。一时间在餐饮界传为佳话。” 1938年,又一村接信要求到禹王台为一个大人物落作。派了厨师和负责招待的外堂堂倌徐庭壁去,由军车把他们接到禹王台。进了禹王台大门,三步一岗五步一哨,气氛很是森严,到了餐厅一看,八仙桌旁立着一个戴礼帽穿马褂蹬呢鞋的先生,在观赏墙上的字画。宴席开始,那先生被众军官文士敬请上位,堂倌徐庭壁分明听到,那诸位口中叫的竟然是——“蒋委员长”! 1939年,钱荣升病故,又一村的生意转到了钱荣升的内弟手中。这个姓施的老板不善经营,却又贪图私利。又一村经营思路被他一再改弦易辙,逐年亏空,最后竟欠债一万两千七百块大洋。“资不抵债,施、钱两家抽出资本,返回原籍。”
饭店的这些名厨名角儿们为保生计,推举赵裕茹组成“工人管理委员会”,并在1940年7月19日的《新河南日报》上登出广告:“支那料理,包办各种酒席。菜蔬是鲜的,味美适口与众不同,设备宽大,幽静无比,招待周到,物美价廉。”以请债主吃酒席还账的方式,使又一村的生意逐渐周转开来,不仅还清了各项债务,生意也日渐兴盛。施、钱两家闻讯返回开封要重新掌管饭庄,冲突就在这时候发生了。 结果是:你走你的独木桥,我走我的阳关道,一拍两散,分道扬镳! 从“又一新饭庄”到“又一新酒楼”
“长垣帮名师姬廷相、黄润生、赵廷良、苏永秀、牛怀礼、侯瑞轩等人,与开封籍的赵裕茹等共30多位骨干厨师、招待和柜先,愤然离开‘又一村’,集股金105块银元,于1945年8月10日在中山路另开新号。以‘去旧迎新’之意,取名‘又一新饭庄’。” 巧合的是,就在开业的当晚,日本天皇托瑞士、瑞典向中美英苏转达无条件投降的消息。五天后的8月15日,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。当时人们觉得“又一新”这饭庄名字太吉利了,纷纷希望借此“吉号”庆贺一番。尽管“又一村”无奈贴出“只此一家,别无分庄”的告示,但亦无济于事。
又一新饭庄不仅名厨云集、菜肴精美,且环境设施更胜一筹。于是,不仅原来又一村的老食客调头来到又一新,更多新客户也慕名而来又一新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这家豫菜名店成为众多政界名流与达官贵人在开封的新的交际之地。